当前位置:首页>健康快讯

哮喘咳血是怎么回事

哮喘患者出现咳血需警惕气道黏膜损伤、并发症或共患病,需结合症状特点、病史及检查综合判断,以下为具体分析

一、哮喘本身引发咳血的潜在机制

  1. 气道黏膜损伤
    哮喘急性发作时,气道高反应性导致支气管平滑肌剧烈收缩,黏膜下毛细血管扩张充血,在剧烈咳嗽或呼吸肌过度用力时,脆弱的黏膜血管可能破裂出血。此类咳血通常为痰中带血丝或少量鲜红色血痰,出血量较少且与咳嗽强度相关。

  2. 剧烈咳嗽诱发机械性损伤
    哮喘患者常伴持续性咳嗽,剧烈咳嗽时胸腔内压骤升,可能引发咽喉部毛细血管破裂或支气管小血管撕裂。此类出血多表现为阵发性痰血,与咳嗽发作同步,出血后症状可短暂缓解。

二、需重点排查的并发症及共患病

  1. 肺部感染
    哮喘患者气道清除功能下降,易继发细菌/病毒感染。感染导致黏膜炎症加重、血管通透性增加,可引发脓血痰(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)或铁锈色痰(如肺炎链球菌肺炎)。需结合发热、脓性痰、影像学浸润灶等特征综合判断。

  2. 支气管扩张
    长期哮喘导致支气管壁破坏、弹性减退,形成不可逆扩张。扩张支气管内黏液栓阻塞、继发感染可致反复咯血,量从痰中带血到整口鲜血不等,常伴大量脓臭痰及杵状指。高分辨率CT是确诊金标准。

  3. 肺结核
    哮喘患者免疫功能受损时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。典型表现为午后低热、盗汗、消瘦痰中带血,PPD试验、T-SPOT检测及胸部CT对诊断价值较高。

  4. 肺栓塞
    哮喘急性发作时血液高凝状态、活动减少易诱发深静脉血栓脱落。典型症状为突发胸痛、呼吸困难加重、咳暗红色血痰,D-二聚体升高、CT肺动脉造影可确诊。

  5. 心源性因素
    合并左心衰竭时,肺静脉压升高导致肺淤血,可出现粉红色泡沫痰,需通过BNP检测、心脏超声鉴别。

三、需立即就医的紧急情况

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急诊处理:

  • 单次咯血量>100ml24小时总量>500ml

  • 持续咯血伴呼吸急促、心率>120次/分

  • 咯血后出现意识障碍、血压下降

  • 暗红色血痰伴金属味(提示消化道出血误吸可能)

四、诊断流程与检查建议

  1. 基础评估

    • 详细询问咳血诱因(如咳嗽强度、体位变化)、颜色性状、伴随症状

    • 查体关注呼吸音变化、杵状指、颈部淋巴结肿大

  2. 必查项目

    • 血常规+CRP:评估感染指标

    • 凝血功能+D-二聚体:筛查出血倾向及血栓风险

    • 胸部CT:明确肺部结构异常

    • 支气管镜:对持续咯血或影像学阴性者定位出血部位

  3. 鉴别诊断要点

    • 区分咯血与呕血:咯血为呼吸道来源,多伴咳嗽;呕血为消化道来源,多伴恶心

    • 区分鼻腔/口腔出血误吸:通过前鼻镜检查、口腔检查排除

五、治疗原则与注意事项

  1. 急性期处理

    • 保持呼吸道通畅(侧卧位防窒息)

    • 静脉应用垂体后叶素(高血压/冠心病患者慎用)或酚妥拉明

    •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对大咯血止血率>90%

  2. 哮喘控制策略

    • 升级ICS/LABA治疗(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加倍剂量)

    • 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(甲泼尼龙0.5-1mg/kg/d)

    • 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可能诱发出血的药物

  3. 长期随访重点

    • 每3个月复查肺功能、胸部CT

    • 接种流感疫苗、肺炎疫苗预防感染

    • 戒烟、控制体重、避免过敏原暴露

关键提示:哮喘患者出现咳血需高度警惕并发症,即使出血量小也应及时就医。通过多学科协作(呼吸科、影像科、介入科)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,早期干预可降低死亡率。


  • 预约挂号在线咨询
  • 有问必答专家排班
  • 来院路线
  • 关注微信进入微博
  • 设备仪器

已有 1377 位患者 成功预约专家